本社公众号
本社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出版信息 > 家庭教育 > 孤独症儿童潜能自然回归法操作指南

孤独症儿童潜能自然回归法操作指南

创建时间:2024-03-28 11:10


作者:贺永红 贺胜 黄伊立 著          定价:59.8元          书号:ISBN 978-7-5127-2354-2

出版日期:2024年4月          适合人群:孤独症家庭、学者和相关人员


【编辑推荐】

1、国内首创,孤独症儿童教育转化新方法

2、以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为指导,秉持科学的教育转化方法

3、针对家长和大众关心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4、中国儿童中心原党委书记、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丛中笑 加拿大多伦多特伦特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刘莫威 倾情推荐


【内容简介】

只要选对了方向和路线,你的孩子也一样能够接近或成为正常儿童!

这套丛书率先推进两册:第一册主要详述了该方法的核心过程,即潜能自然回归法——回归通道说,并首次披露了大量的实施诀窍;第二册以直奔主题的方式通过家长教师问答展示了相关各界对如何促使“星孩转正”的探讨,对家长、教师最关心的问题进行剖析。


【作者简介】

贺永红,1957年出生,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现西华师范大学)。2002年于北京大学进修心理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979年任小学教师,1996年调入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任教。在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中关注到孤独症这一群体,并在孤独症儿童社会化回归领域探索实践20余年,创立了独特的潜能自然回归法,康复转化了大批中轻度孤独症儿童回归学堂,甩掉了“影子老师”的陪读,并打破了终身干预的魔咒,创造了孤独症行业的奇迹!

曾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全脑潜能开发在孤独症社会化回归中的应用》论文获全国优秀奖。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全国优秀心理工作者提名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等。

贺胜,1985年出生,本书主笔人,潜能自然回归法主要创立人。2004年获得由教育部主办的“明天小小科学家”二等奖,并保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创立“潜智树人”,投入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回归转化的研究,创立独特的方法体系,突出从潜能入手到能力的自然提升,以及康复的阶段性突破。2020年结合践行潜能自然回归法多年案例和经验总结起草本书。

黄伊立,1954年出生,本次丛书的执笔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博士学位。1988年成为《经济日报》十大最佳合资企业、中国500强企业评价方法著作权人。2004年成为澳门科技大学、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系主任、教授。2013年加入贺永红老师研发团队。现主研认知心理学与孤独症儿童教育转化。


【内文试读】

根据什么原则和特征收治孩子?

有的家长问我:“贺老师,当那些已经被某些大医院、机构宣布需要‘终身干预’的、似乎已经没救的孩子被送来时,您是根据什么原则或特征判断可以收下他们?”

一般家长来之前都会带孩子去各大医院检查诊断,只要检查结果证明大脑不存在器质性的改变,即孩子不是脑瘫儿、唐氏儿,没有脑外伤引起的脑损伤,而且尽可能在“黄金窗口期”的年龄之内,我的基本判断是可以收的。同时,我们还有一个10 天的观察期,观察孩子是否属于我们可以帮到的范围;家长也是一样的,观察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我们的方法。

有的孩子第一次见我时,虽然表现为严重的孤独症的症状,不与我对视和交流,问他什么也没有任何反应。但是在我和孩子妈妈的交流中,孩子知道我对他的解读很符合他的想法,我不像其他机构的老师一上来就否定他(敏感的孩子对家长在说他,全部都能理解)。孩子能判断“这个人不是恶意的”,他才逐渐地对我产生一丝的“好感”,用余光看着我,也看着他的妈妈,后来就躲在妈妈后边,同时在打量我身边的老师,他其实在揣摩老师“是好人还是坏人”。

他为什么这个时候偷看我一眼?他的眼睛亮了一下,他一直屏蔽你对他的信息输出,就怕你评判、教训他,就怕你对他进行训练,就怕你对他进行跟踪一套训练模式。那么他在躲避的同时,也在打量你。因为他看我对他并没有那样做,他要看这个人到底是恶的还是善的,这一瞬间,他大脑中情感控制是开启的。这一瞬间开启、判断完之后,马上又关闭了,这是因为:一方面他看我是善的,对他目前没有什么威胁;第二,“谁知道你是不是披着羊皮的狼,如果我这会儿就理你了,你接下来是不是又开始对我穷追不舍?”他们的内心其实不像常人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就在孩子看我的那一瞬间,我发现这个孩子的眼神中有灵性的闪现,一般情况我就当即决定“这个孩子是可以收的”。其实这就是交流,在这短暂的接触中,我发现孩子已经处于过度地保护自己,已经将自己“包裹”得太久了!也许这样发生在一瞬间的交流对接,就可能是孩子回归正常的一个契机,因为孩子也不愿意包裹、封闭自己,他十分渴望有人能够理解他,帮助他走出自我封闭。从后来的结果看,就因为这一眼,给这些孩子创造了一次回归正常的机会。

那些从眼神到语言任何交流都没有的孩子,是最严重的。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他妈妈跟我聊了得有40 多分钟,但他对我的态度是非常回避的,躲闪在妈妈后边,进了教室他就跑到旁边去,但是他又怕妈妈走了,所以他就在旁边能用余光看见他妈妈的地方,其实他余光也看得见我。最后,他躲在妈妈的身后瞄了我一眼,就在我和他对视的一瞬间,我看到他的眼神特别闪亮,就在那一瞬间——在之前我还不敢确定,就这一眼我

决定他是可以留下来的、“是可教的”,然后他妈妈就有点半信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