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社公众号
本社微博
您的位置: 首页 > 重点项目 >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 >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学习体会|引传统家风入课堂 以体现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走进百姓家》学习体会|引传统家风入课堂 以体现人民就是江山的执政理念

创建时间:2023-03-14 15:41

青海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史教研部教授:朱宏才

初读《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品味一个个载入史册的细节,比较强烈的感受是仿佛置身其中,自己就是现场的受教育者、学习者和亲历者。透过文字描述,一幅幅感人的图景呈现出来,让我们身临其境般的体会到什么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什么叫人民就是江山,什么叫江山就是人民。作为一名社会与文史领域的教学工作者,我结合自身认识与书中核心——家风建设,浅析两点学习体会。

按照很多地方的风俗,整个正月都是年。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深有感情地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游子回家,亲人团聚,朋友相会,表达亲情,畅叙友情,抒发乡情,其乐融融,喜气洋洋。”这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家庭建设的集中体现。因此,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尊老爱幼,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等,都体现了中国人的家风建设观念,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家庭情节。而且,每一个百姓的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连着社会,连着国家。走进百姓之家,就是深入人民之中,与人民打成一片,了解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要发挥好妇女的重要作用,妇女在家风建设中的关键影响力,以家庭带动社会,这是从家庭和睦可以扩展到社会和谐的,可以扩展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的。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南兰考考察,在与焦裕禄的后人亲切交谈中,听焦守云谈及父亲对自己和兄弟姐妹们的教育,要求他们一定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工作,不乱说乱做,不乱拉关系,不走后门时,握着她的手,连说三遍这就是我们党的一个县委书记的“家风”,情真意切,含义深远。类似这样的讲话精神和故事,我们都应该深入学习,时时体会,作为行动的标杆,更重要的是贯穿到教学之中,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

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中家风建设的经典,古为今用。搞好家风建设,事关百姓的心,事关社会发展,事关国家兴亡,事关党的事业。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出现问题,影响大,后果严重,会严重伤害百姓的心,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为了能够有的放矢地教育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注重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语重心长。尤其是专门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撷取资源,以增加经典性教育的厚重感和历史感,更让我们深切认识到百姓之家乃是国家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百姓家乃是身体力行、固本夯基。在《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从近年来查出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法的重要原因,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在幕后还纵容家属收敛钱财,子女也利用其职权大发不义之财。这种糟糕做法,乃至更多的犯罪行为,其社会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习近平总书记接着借用《朱子家训》等传统经典,谆谆告诫:心术不可得罪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莫用三爷,废职亡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家风建设异常重要,必须常抓不懈。而《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其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从一个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深刻诠释了家风建设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个家庭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

初读此书,我们相信,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书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毫无疑问的会成为经典。更进一步看,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如何更好、更深刻地学习《习近平走进百姓家》一书,并落实到位,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那就是读书百遍之后,把书中的精致内涵、深刻道理和精神实质,以家风建设为抓手,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言一行以武装自己,牢牢记住打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人民的心,努力走进百姓,融入百姓,扎根百姓之中。